這是我們家每天晚上睡前必經的過程講故事,1Y4M的米寶也可以乖乖躺著約5-10分鐘,不是胖媽很會講故事,而是小孩大部分都很愛聽故事,我相信很多父母也都會講睡前故事給孩子聽,也常常和媽媽同事們聊到什麼書適合小孩?要怎麼講故事?只對特定類型的書有興趣,其他都不碰等等話題,正好看到汪培珽老師的書,今天就來分享這本「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」。
讀書心得不免俗的要先來介紹作者-汪培珽,美國紐約聖約翰大學MBA碩士,在投入職場九年後,決定放棄工作前途,回家帶孩子。帶孩子六年後,誤打誤撞地又開啟了寫作生涯,「愛孩子也愛自己的七堂課」是她將親身的教養經驗,整理而成的課程,每年在台灣舉辦一次。
汪培珽部落格:http://wangpeiting.pixnet.net/blog
汪培珽臉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iting.wang.5?fref=ts
這本書裡面總共分成9個標題來敘述,本來想把內容完整詳細的介紹給大家,但發現這樣好像會違反著作權法,也只能就胖媽深感認同的觀念來分享了,作者在自序中提到「看這本書的父母,無庸置疑地,一定非常愛自己的孩子。但是,我想傳達這些教育理念的最初動力,是自己在教養孩子的路上,在為孩子付出愛的同時,深深地感覺自己也得到了愛-就是這份一直在我心中不期然出現的滿足和快樂,才是我希望全天下父母也能得到的東西」,胖媽真的覺得愛與被愛、付出與得到,這個過程會讓人充滿力量,所以「沒有愛,一切免談」。
我自己將這本書分成唸故書的好處、如何唸故事書、選故事書的心法、讓孩子愛書的祕密這4個部分來分享,這之中包含了胖媽自己親身的經驗,以證明書上寫的是可以被實現的,在進入主題之前,作者對於「怎麼讓孩子愛上你?」有非常精闢的見解,「這個方法適用於任何人,父母、老師、爺爺、奶奶、阿姨、叔叔--就是講故事給他們聽。其實,很久以前就已經有人闡述過這個道理了,它就是神話故事裡的《一千零一夜》」,講故事真的是一件神奇的事啊!
唸故事書的好處-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最簡單方法,靜態的閱讀,才是專注力的啟蒙點。
「『我的兒子看電視也很專心啊?』一位朋友提出了這樣的疑問。認知科學學者洪蘭教授曾提過:電視螢幕是每秒二十四張的連續畫面,眼睛無法倒退回去尋找前面的資訊。聲光音效加上應接不暇的畫面,只需要人腦短暫的專注力,之前提到的想像力、思考力,看電視是無暇派上用場的。但是聽故事對小孩來說呢?他們面對的只有許久才會翻一頁的繪圖,既沒有聲光音效、也沒有快速轉換的畫面,這樣靜態的活動,將會需要較久的專注力。」
很喜歡看到小小孩專注做一件事時的表情,雖然他的專注力只限於翻完這本書,但如果我們慢慢增加時間,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他們專心的習慣了,那除了專注力之外,看故事書還有什麼好處呢?「想像力、思考力、觀察力、邏輯推理能力、幽默感」這些都可以透過故事書潛移默化地傳給孩子,「透過父母一次又一次重複地唸,孩子對繪本的觀察力,不需要任何外力,自然地會將繪圖裡的任何小東西、小插曲、小安排,觀察的鉅細靡遺,讓你不佩服都很難」,如同玩具總動員2裡面出現了兩個巴斯光年,胖達人在我第一次唸這本故事時,就可以準確地說出誰才是原本安弟的那個巴斯光年,我問他你怎麼知道,他跟我說因為那個巴斯沒有戴太空帽,我後來翻了一下前面幾頁的圖案,安弟的巴斯真的都沒有戴太空帽,故事書沒辦法像電影交代的那麼詳細(這段分別真假巴斯,在電影裡面有一小段畫面),但小孩還是憑藉自己的觀察力辨認出真假了。
唸故事書的心法-只要父母的耐心超過孩子,沒有孩子是不喜歡書的
「第一階段:看圖說故事(適用米寶這種小小孩),第二階段:照本宣科(適用胖達人這種已經可以理解大部分語意的小孩)。看圖說故事最容易帶給父母信心。沒錯,在唸故事書給小孩聽這件事情上,很多父母是被自己的沒信心打敗的。你一開口唸,小孩沒兩下就開始不專心,甚至跑掉,父母的信心大受打擊,於是就可能將這件事擱置,然後一擱置,就擱置到小孩長大離開家都沒有再開始了。看圖說故事的好處是,你一邊說,就可以一邊觀察孩子的狀況,看孩子好像快要不專心了(他們不是不喜歡故事,只是還不習慣聽故事),就可以根據當時故事的內容,做出一些音效來吸引孩子。」
我們家因為都是兩位少爺一起聽故事,胖媽大部分還是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唸,頂多米寶在旁邊指著某個圖案喔喔喔時,會特地用小寶寶的方式告訴他那是什麼,這頁圖案裡面有三隻熊,對於熊媽媽的角色我印象中只說了一次,但昨天我照著字唸完之後,問米寶熊媽媽在哪裡?他卻可以正確的指出來(再次印證小小孩的觀察力驚人),然後我和哥哥開心地幫他拍手,他自己也閃著發亮的眼睛高興的拍手,躺在我身邊,繼續聽完後面全部的故事,簡單的說故事,讓我們三人昨天晚上非常有愛的進入夢鄉。(那個因為被誇獎而閃著發亮眼神,也開心的為自己拍手的表情,深深烙印在胖媽的腦海中,這也就是為什麼胖媽總是感覺幸福的原因)
已經3歲的胖達人,胖媽就是像在唸課文這樣,照本宣科地唸完,以至於ㄚ胖爸那天幫胖達人說故事時,還用看圖說故事的方法唸故事,增加很多自己個人不必要的說法,胖達人就一直說爸比都亂說,反而認為爸比不會說故事。
選故事書的心法-我自己喜不喜歡這本書呢?(不以孩子的喜好為選書依據)
「我選故事書的原則永遠不會改變:如果自己一看就不喜歡或是覺得內容不夠好,誰推薦的都沒用。我會馬上放下,堅定而有信心。有時候,太執著於別人的推薦,反而會讓自己綁手綁腳的。相信自己的直覺,常常就是最好的選擇。唸故事書是一種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互動,我們藉由故事引發出來對生命的感動,讓父母與孩子的心靈連結在一起。如果自己都無法認同的故事書,要如何愉快地、而且持之以恆地唸給孩子聽呢?」
作者推薦了一份書單,範圍從2-5歲密密麻麻的很多書,但他卻對她的書單下了最好的註解-這份書單只是一個媽媽為自己的孩子,一本一本選出來的「愛的禮物」。所以別再執著別人推薦什麼書,依照自己小孩的個性去選吧!不過大部分的人都會遇到這個問題:小孩只對特定的書有興趣,其他的書都不碰,胖達人有一陣子就只看車子的書,這時候該怎麼辦呢?
「不要貶低孩子的興趣,等孩子獲得了滿足,自然會去嘗試其他新事物。父母應該要先尊重孩子的興趣。等孩子一旦得到滿足-包括興趣上的滿足和獲得父母支持的滿足-她們自然而然就會慢慢朝其他方面發展。有什麼方法可以引導孩子多接觸不同議題的書呢?最簡單的做法是:第一、讓家裡永遠有不虞匱乏的各類書本,第二、父母要常常拿書出來唸給孩子聽,孩子的興趣和好奇,絕對不會只有一種的。」
小小救援隊來我家不到15天,但被唸了快10次,有天胖媽覺得一直唸一樣的書很煩,就拿了阿拉丁出來唸,一開始胖達人坐在一旁大吵說他不要聽阿拉丁,手則一邊翻著他心愛的救援隊,但我繼續唸我的阿拉丁,過一會,他就用眼睛偷瞄我的阿拉丁,最後他躺到我身旁把整個故事聽完,再次證明只要故事夠吸引人、只要父母的耐心超過孩子,沒有孩子不愛聽故事的。這個道理同樣也可以用在一起幫差兩歲的孩子唸故事書,雖然我照本宣科的唸給胖達人聽,1.5歲的米寶不到5分鐘就會離開,但我持續地唸,他時不時就會跑過來指一下書裡面的圖案,我在適時的給予回應,米寶乖乖躺在一旁一起聽故事的時間,自然而然就增加了。
讓孩子愛上書的秘密-就是父母不間斷地幫孩子唸故事書,而且從愈小開始愈好
胖媽小時候家隔壁是一間書局,我根本直接把那裡當作圖書館,看到家人來叫吃飯才回家,這樣的行為讓街坊鄰居印象深刻到,在長大以後的某天(距今約10年前,10年間我不斷的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,直到看了這本書),住對面的鄰居來問我,為什麼我小時候可以這麼專心看書,問我有什麼方法?因為他的兒子坐不住,可惜我當時沒有看到這本書,否則就能夠回答他了,「彈琴畫畫似乎可以靠後天練習養成,那麼愛上書、喜歡閱讀呢?坊間沒有這樣的才藝班,於是想培養出這種孩子,好像就變成可遇而不可求的願望。讓孩子愛上書、主動閱讀的秘密在哪裡?就是父母不間斷地幫孩子唸故事書,而且從愈小開始愈好。就這麼簡單嗎?沒錯。而且這是父母最積極主動的做法。「積極主動」是事情成功的基石。」
作者也提供了6個比較具體的作法:
1、書、書、書,到處都是書
2、讓故事書露臉
「我的小孩只喜歡看舊書,有時候買了新書回來,他們卻不屑一顧,好像跟新書有仇似的。但舊書明明就已經讀到快要爛掉了,卻還是每次都選那些舊書來給我唸。這樣的小孩通常都在三歲以內,別擔心,這是很多小小孩都會出現的執著之一。後來我才知道,因為小小孩需要安全感,舊書的情節和發展,他們會因為熟悉而覺得安心,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小孩對舊書「情有獨鍾」的原因。所以它也屬於過渡期的現象之一。」
3、將書店當成你家的後花園,沒事就去逛逛
4、給小孩不用睡覺的特權
「如果孩子喜歡在睡前和你討價還價,說不想睡覺,你就可以刻意將每天的上床時間提早半小時,再給他們不用睡覺,卻可以看書的「特權」。孩子一方面會感激你的「大人大量」,一方面還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有選擇的權力,卻完全不知道其實早已中計了。」
這是我們家洗澡前或睡前的狀態,甚至米寶每天早上都有早起晨讀的習慣,只要有隨手可得的書,他們自然就會去拿書來翻,不要認為他們也只是看圖,「因為在整個人生中,閱讀的機會無限長,但是,只有這個年紀的孩子有此能力和興趣,可以只用耳朵聽我們朗讀,眼睛就能盯著繪圖看個不停,不只不覺得無趣,還覺得有趣極了。所以做父母的,當然應該好好把握這個階段,讓孩子多欣賞美的東西。」
5、父母自己也要看書
「父母先別抱怨孩子不愛看書,回頭想一想,自己看不看書?殊不見多少家長總是在一旁死盯著孩子做功課,大人比孩子還緊張,這叫孩子怎麼學習獨立和對自己負責呢?就算你非得陪在旁邊才放心好了,何不拿本書來看。「言教不如身教」不是口號,或許這樣做比不上直接拿著橡皮擦,虎視眈眈地在旁邊等著糾正孩子,來得有形又有效,但是,我們千萬別忽略了「大人也要看書」這件事對孩子的影響力-愛看書的父母,才有愛看書的孩子。」
6、花「超出想像的錢」幫孩子買書
「現代父母絕不是不肯為孩子花錢(天上的月亮如果有賣的話,都已經買回來了),而是上一代留下來的價值觀-總認為買課外書就是浪費,而且是「浪費錢」加上「上費時間」-只有讀學校裡要考的課本才叫珍惜光陰。所以,一時要這一代的父母改變想法,不是這麼快的事情。但是,誰最快改變這樣的觀念,誰就可能是讓孩子贏在起跑點的第一批人。」
最後分享作者說的一個故事:「孩子唸的小學離家只有五分鐘腳程,但不管天晴下雨,我每天準時接接送送-我不是怕壞人,而是自己愛極了那種大手牽小手、邊走邊聊天的感覺。我很珍惜這樣的時光,一次都不想錯過。 有一天早上,我們出門晚了,走到離校門口大約還有五十公尺時,看見前面趕著上學的小朋友都跑了起來;原來學校的側門就要關閉了,於是,姊弟倆二話不說,也跟著大家向前衝。不知怎麼了,我又不用上學,也跟在後面急急奔跑。當其他小朋友都從半掩的校門衝進去,只見他們倆突然在門口停了下來,很有默契地一起回頭望著我─等我跑到他們面前,他們親了親我的臉頰,才在校門關上的前一秒鐘快步跑進校園。看著他們漸漸變小的背影,我突然有種錯覺:自己好像孩子,他們才是父母。「他們姊弟倆為什麼沒有直接衝進校門?」在那樣緊急的時刻,連我都假設他們應該這麼做。我也不知道答案。但是,這樣的孩子應該不是天上掉下來的。」
有一天,孩子會長大離開我們,有自己的世界,我只希望他們在忙自己的事情時,會記得停下腳步,回過頭來看看年邁的我們,哪怕就只是一分鐘、一個親吻,都表示我們心裡愛著對方,這樣就足夠了。
註:本文標註「」及不同顏色的文字,均引用自「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」